“徐先生前几天去世了。”
1953年的一个阴沉的下午,细雨纷飞。两位曾经势如水火的女人在中山堂的画展上意外碰面。多年未见,唯一的一句对话竟然是这句话——她们曾共同深爱的男人去世的消息。
这两位女人,一个是蒋碧薇,另一个是孙多慈。
20多年前,那场声势浩大的师生恋,成了她们彼此纠缠的缘起。
1930年,36岁的徐悲鸿推开教室门时,迎面而来的便是一个身着旗袍、端庄而优雅的18岁女孩。她便是孙多慈,出生于安徽寿县的一个显赫官僚世家。她的祖父孙家鼎曾是咸丰、同治、光绪三朝的重臣,还担任过京师大学堂的事务大臣;她的父亲是一位晚清的名士,曾为孙传芳的私人秘书。孙多慈从小便喜爱丹青,才华出众。她的友人、才女苏雪林曾高度评价她,称她“国文底子扎实,擅长写作,尤其精于绘画,前途不可限量。”
然而,命运弄人,孙多慈的家庭在她年少时遭遇变故——父亲因卷入党派争斗被秘密拘禁,导致她的考试成绩异常不佳,错失了理想的中央大学文学院。她只得通过朋友的引荐,作为旁听生进入中央大学美术系学习。
展开剩余78%不久,这位神情常带忧郁、话语不多的女生便引起了系主任徐悲鸿的注意。
仅仅一个多月,孙多慈的素描技艺就已经超越了许多同学,徐悲鸿在全班同学面前不吝赞美:“孙多慈是最有天赋的学生。”
徐悲鸿的目光经常在课堂上不自觉地停留在孙多慈身上,四目相对时,眼中带着欣赏和喜悦。
内心的不安与愧疚让徐悲鸿给回娘家的妻子蒋碧薇写信:“如果你再不回来,我可能就要爱上别人了。”
然而,终究没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,他情不自禁地请孙多慈画肖像画,而孙多慈则送给他红豆,徐悲鸿将这些红豆做成戒指,分别刻上“慈”和“悲”二字,两人各自佩戴。
1934年,二人一同前往天目山写生时,那段渐渐升温的师生恋被热心的同学拍下照片,迅速在校园内传开。
蒋碧薇如遭雷击,愤怒至极。当年为爱奋不顾身,毅然跟随他私奔的少女,如今看到徐悲鸿将浪漫的心思投注于另一个女人,心中的怒火难以平息。
她冲进学校,肆意破坏,扯毁徐悲鸿与孙多慈一起创作的“台城夜月”图,甚至为孙多慈争取的公费留学机会也被她一手搅黄。她甚至给孙多慈的父母发电报,要求他们严加管束自己的女儿。
蒋碧薇的种种行为,却反而让徐悲鸿的感情更加倾向了孙多慈。
在情感的冲突中,徐悲鸿终于做出了断决,他在报纸上公开声明与蒋碧薇断绝同居关系。十年同舟共济,到最后却如同非法同居,曾经炙热的爱情,最终迎来了冰冷的结束。
然而,这段“慈悲恋”不仅遭到了蒋碧薇的疯狂反抗,孙家父母也全力阻挠。
徐悲鸿与孙多慈的最后一次见面,依依不舍的两人泪眼朦胧,孙多慈伏在他的肩上,泪如泉涌,约定十年后再见。
然而,岁月无情,战争来临。徐悲鸿赴印度讲学,离开了整整五年。
而孙多慈在家庭的压力下,最终嫁给了比自己年长二十多岁的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。
她的选择,已不再是爱情的单纯追求,更多的是考虑到现实的安稳与家族的责任。在动荡不安的年代,作为家中的长女,她必须承担起家族的责任。这段轰轰烈烈的师生恋,在时光的流转中,只能带着遗憾画上句点。
数年之后,另一个年轻的女子廖文静成为了徐悲鸿最后的依靠。
1949年,孙多慈随丈夫迁往台湾。在许绍棣的支持下,她开办了个人画展,并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法国国立美术学院进行学术研究,事业一帆风顺。回到台湾后,她成为了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,名声更是日渐显赫。
然而,尽管事业蒸蒸日上,她的心中始终留有一个空缺,那便是曾经深刻而刻骨铭心的恋情。
1953年,孙多慈与蒋碧薇在中山堂画展上不期而遇,两人都愣住了。片刻后,蒋碧薇开口道出了徐悲鸿去世的消息。孙多慈依然沉默不语,眼中却闪烁着泪光,最终忍不住捂住嘴,失声痛哭。
回家后,孙多慈决定为徐悲鸿守孝三年,而丈夫许绍棣竟然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她的请求。
1975年,孙多慈因乳腺癌前往美国治疗,但终究没能挽回生命。临终时,她不断低声念着“慈悲”二字。
徐悲鸿生命中的另外两位女性曾为他写下回忆录,而孙多慈却始终保持沉默,未曾留下任何文字。
或许,她的无言,才是对这段感情最深刻的纪念。
END
幸得文史相依伴,从此阡陌多豁达。
愿志同道合的人,都能在这里相聚,感谢您的阅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